俞敏洪:培养孩子的几个要素 (2018年11月4日,俞敏洪在苏州的家庭教育演讲)

日期:2018-12-11  阅读:1094  撰稿:俞敏洪  Ip:江苏扬州

今天是礼拜天,又是秋高气爽的日子,这样的周末,带孩子休息活动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所以更感谢大家来听我演讲。

 

  我有两个孩子,他俩跟我关系相当不错,不管未来孩子成功不成功,当父母的难处,真是体会到了,到今天还在体会中。因为孩子们现在的知识结构,包括英语水平都比我高了,所以我给他们做榜样做示范,指导他们学习越来越吃力。

 

  比如昨天我儿子给我带回来一个历史题目,这样的题目是我在国内中学里看不到的。题目是,请根据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这本书中提到的“平庸之恶”这个概念,来分析1965年和1966年,印度尼西亚为什么屠杀了大概接近百万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华侨。到今天为止,这些刽子手依然还为当时屠杀中国华侨的行为沾沾自喜,请问这些人身上的“平庸之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作者、书和历史我都知道一点,但要帮助他去做作业这个事情,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不得不把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这本书看一遍,还要去了解她写的这本书里“艾希曼”是谁,还要去研究什么叫“平庸之恶”,平庸之恶这个概念体现在哪几个地方。还要研究当时印尼为什么屠杀了那么多中国华侨,紧接着还要进一步去研究当时的杀戮情况。10年前左右,美国的一个纪录片《杀戮行动》,里面每个刽子手都兴高采烈描述当时是怎么杀人的。有一个人最多杀掉了上千个活生生的人,妇女,孩子还有老人,一点内疚都没有。

 

  我们发现人类过了几千年,文明的进步其实非常有限,愚昧和平庸不断重复出现。我们很多家长可能没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或者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所以对孩子各类知识的培养多数只能交给教育机构,或者是听天由命。

 

  讲到孩子成长问题,我想从下面几个点跟大家做一点分享。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核心点是相通的。

 

  今天来到学校,我非常震撼,因为一进校门就是艺术品。校长告诉我,整个学校两个方面做的特别好,一个是艺术方面,一个是体育方面,当然学校的学科成绩也非常好。

 

  这与我对教育的看法高度一致,我认为对孩子最开始的教育,应该是美的教育。

 

  在此前“中国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上,我讲到徐霞客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家、旅游家、地理学家,是因为他放弃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想要升官的道路。虽然这是因为家族受罚的一个被动选择,但也因此,这个家庭就流传了一个习惯,不参加科举考,就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读书、赋诗、旅游,一个是经商。所以徐霞客家里比较有钱,经济自由就可以精神解放了。徐霞客精神解放,同时还有中国文人的一个能力,就是文笔特别好,有记录的习惯,同时走过全国各地后,眼界开阔,游记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我一直说,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唐诗宋词开始。因为唐诗宋词中包含了你能想象到的几乎所有对于大自然美的描述、对于人性美的描述。读唐诗宋词,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地去读,而是去理解其中那种美的境界、美的意识、美的表达,这些特别重要。如果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开始就经历了美的训练,那对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份好感和希望。

 

  对于古诗词的喜欢,也来自于老师本身拥有审美能力后的讲解,而不是让孩子去背。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够对孩子心灵有一种冲击。对语文老师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大大的提升,是中国教育真正的难点。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不管做什么事情,总会碰到很多不容易的事情。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两个事情特别重要,一个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乐观心态。人是必须要有预设的,艰难困苦是为了让你成长,并且你要从内心产生这样的感觉,而不是说遇到问题就颓废放弃了、对人生绝望了。

 

  第二个是,能够给自己心灵上一个退身之所,这个可以是精神上,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文人侠客,当遇到挫折绝望后会退隐山林,这是物质上的隐居,但更加厉害的是他们精神上也有一种退隐,并且在精神退隐的时候,能写出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

 

  比如说苏东坡,从宰相的位置下来后,被贬谪到黄州后,写出了非常经典的前后《赤壁赋》。因为他们从小有对文字的美感,一旦退身精神可以投射在文字上,最后成为不朽。包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写出来的。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