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家长与学校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来, 加强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理解,消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教育,让家长更加支持学校工作,在学部组织下,我们五2班于11月23日上午成功举办了“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沙龙活动。
在沙龙上,四位家长代表就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存在的一些现象做了经验分享,提醒家长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正确上网等问题,收到良好效果。下面分享四位家长的部分发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玩手机
王子涵妈妈
引导孩子,首先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不能沉迷于手机,给孩子分享手机带来的一些危害的案例,分享正确的运用手机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的案例,经常性的分享会引导孩子思考,思考就会让他根植于自己的价值观,知道不当使用手机是有危害的。
合理约定,精选一些益智游戏,看一些英语绘本。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手机是可以玩的,但要有节制,请孩子做出规划,家长可以陪伴着,就所玩内容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双方感情,而且家长的价值观在交流时也会无形地影响着孩子,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观念。当孩子做对了,要给予掌声;当孩子做错了,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指责必定带来反抗,有时候你就假装没看见,在合适的机会下,给孩子点提示,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因此而提升。
适度“立威”对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
刘宇璨爸爸
1.树立形象。首先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要带头做到。比如不想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那么家长自己就不能整日玩手机游戏。对于家长使用手机的行为,要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不能让孩子觉得家长用手机就是玩,而且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玩游戏,除了消磨时间,没有什么积极意义,防止孩子对手机游戏产生强烈好奇心或者通过玩游戏找到成就感。其次要积极向上,家长也要保持上进心,让孩子看到自己坚持学习或者在工作上努力进取的样子,同时杜绝不良嗜好和负面形象,对孩子起到正向引导作用。最后要懂得陪伴,工作再忙、应酬再多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孩子聊聊天、做做游戏或运动,加深亲子感情;当然“陪伴”不能“包办”,不要代替孩子去学习,而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要事事替孩子去做,训练孩子吃苦耐劳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样重要。
2.学会批评。不赞成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作极端理解,好的当然要表扬、要肯定,但孩子的问题、错误该批评的也要懂得板起脸来批评,接受批评也是训练孩子耐挫力的方式之一。越是不敢批评,可能孩子的耐挫力就越差,越发脆弱。当然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可以严厉,但不能说一些过激的话,另外批评的同时要做好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被批评的原因和家长批评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能简单的“骂”过了事。
3.划出“底线”。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和规矩,“不要抹杀孩子的个性”不应被曲解为“放任自流”。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出现不良倾向或行为要立即矫正。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家长而学;要让孩子懂得与人友好相处,不要恃强凌弱;要让孩子懂得遵守校规校纪,不要不知敬畏等等。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俞筱娴妈妈
自然习得的积极态度。我记得女儿学琵琶初期,得学习左手指腹按弦,这是很痛苦的。一个中午练习下来,左手手指上都会有按弦留下的血红的印子。时间长了还会长茧子,会脱皮。每回我问她,你的手疼不疼?她都满不在乎的说,不疼不疼,然后还会告诉我,谁谁谁的手都破了,她的手比起来要好多了,然后就会像安慰我似的,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一点儿也不疼,真的”。
十指连心,怎会不疼呢?大概是和一群受了同样的“苦”的孩子在一起,孩子内心的消极情绪能够慢慢被理解。再加上可能相比较而言,她受的“苦”还比较轻,慢慢的她就接受了这一磨难,理解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通过练习她们越来越熟练的技法,使她们异常兴奋,早已忘却了手指上短暂的痛苦。
满满的成就感和认同感。自从学习琵琶后,每逢班会、各类庆典小活动,这四个小美女都会共同策划一场琵琶表演,从最初表演曲目的确定、进场入场的细节,到最终成功演出,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们越来越成熟大方,台下掌声阵阵也带给他们十足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一次次的肯定,给他们满满的认同感。一波一波的成就感,支持着他们战胜学琴路上一个个的拦路虎。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郭铭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