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被传统教育模式折磨多年成长起来的家长,深深的感到,传统教育的弊端:
1、只重视绝对分数和排名,膜拜第一名,膜拜北大清华。
真正进入人生的竞技场,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中等以上的应试水准,只要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其实大家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和绝对的学校排名并没有太大关联。
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员工有清华的,有复旦浙大的,有普通学校的,甚至有自学成才的,衡量员工的业绩和晋升看他们的实际表现,能够为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谁还记得这些人曾经从哪里毕业呢?想当年,在传统教育的学生时代,第一名和第十名和第二十名,在老师心目中可是天壤之别,就算是优等生也为自己能否上北大清华焦虑。这些焦虑根本没有必要,就算是中国最顶级的大公司,也是招收一定水准以上的均可(比如西安交大和北大同为华为的大量生源学校),大家以后都是同事,在工作岗位重新开始,何必为了学生时代的排名争夺而痛苦呢?
2、只重视数理化等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未来的立身根本。
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的都是套路甚至过时的东西,往往到了工作单位再重新学习,我和我先生都是本世纪初国内名校研究生毕业,但是呢,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基本没用,都得到工作岗位重新学习,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
而如何找到立身根本呢?人必须有一技之长。
我有个很优秀的朋友从南大到加州大学读计算机博士,希望通过打工为父母减少负担,但刚去毕竟语言各方面不如外国人,怎么打工呢?她会钢琴,钢琴是世界语言,很轻松找到一份钢琴陪练的工作。还有个朋友在美国生活,她一直擅长跳舞,因此在当地社区非常出名,在华人社团也是座上宾,每次重大活动需要演出时都要请她,丰富了她的社交圈和提升了地位。
比如之前有的家长希望小孩未来进高大上的电视台工作,如果走传统教育模式,必须全省前几百名,考上人大、复旦的新闻系,才能进入好的电视台做个幕后记者,而如果你考艺术院校的主持人、摄影、电视制作,甚至录音、片头片花3d制作等,往往相对容易进入电视台,因为有电视台所需要的一技之长。
任何一个大型优质组织都需要各类人才,既然千军万马都挤独木桥应试教育了,那些有特长的反而竞争压力没那么大。
而整个社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人,而不是考试强的人。比如优秀的建筑师、奢侈品设计师、艺术品管理等高薪人才,往往都需要小时候就开始有美术基础,如果只顾着考试,其他什么特长都没有,你未来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3、只重视高考这个关键环节,忽视人生长河的持续学习和积累。
因为中国传统教育过于重视高考,导致大家高考结束后就完全松懈,各种打游戏、谈恋爱、逃课、荒废人生,当然中国大部分大学教的东西也没什么用,仿佛就是花四年时间买个本科文凭,再花两到三年时间买个研究生文凭。
事实上,进入大学之后正是一个人确定专业方向,深耕积累的关键时段。所以西方大学相对的宽进严出,藤校的自习教室深夜往往灯火通明,希望学生真正在大学能够学到东西,读研究生也不是为了更好找工作,而是真正对这个领域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探寻。
有太多学习成绩优秀的中国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后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探索,他们曾经会做那么多高考难题,他们曾经精通各种数理化,过了几年全部忘记了,包括英语也忘记了,只留下厚厚的眼镜和疲惫的内心。
大学毕业后的工作阶段,更是人生需要持续学习和求索的阶段,但因为高考太折磨人了,大家高考完了反正也放松了,有多少人还愿意持续不断的在岗位上学习呢?凡是能将学习、能将阅读作为终生习惯的,无论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是否突出,最终一定是杰出的人才!
因此,我们全家一致同意将小朋友送到新东方国小,我们坚决不想再走传统教育老路,希望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强,与人交往和团队沟通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英文,情商高,愿意持续学习,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好且有1-2个特长的孩子,和高考说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