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也要勇于创新

日期:2017-01-11  阅读:1514  撰稿:体育中心 魏军  Ip:江苏扬州

看央视一套《挑战不可能》栏目。一个名叫小林的十几岁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打工,早出晚归,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只有年长他几岁的姐姐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小林介绍他从前比较腼腆,不怎么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但在接触体育跳绳后,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心提高。我想,无论是现场挑战五位全国冠军的成功,还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与刷新,都不是小林的最终成绩!看了之后,我颇为震撼,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现实一想,深受刺激,决定写写感触,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大家谅解。

 

记得刚来新东方那会儿,领导认为出格的事,我做了不少,我认同同事们所做的,但我有我方式。邓爷爷不是说过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及反思,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至于前辈们、领导们所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为教师,社会给了我们很多光鲜亮丽的称号,但我们发现本身职业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难教。再教什么之乎者也,学生没兴趣;再教跑跳投,学生没激情,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很没意思。套用《亮剑》里,楚云飞对反叛士兵的一句话:“不走你得死”。同样,我们教育不改革,也是死路一条。混混沌沌过活,生不如死。反正这样我不喜欢,不知元芳怎么看?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了教师这行,我也曾后悔过。也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不经意间居然干了十年有余!起初每天屁颠屁颠地、正儿八经地按着老套路教授跑跳投。时间一长,孩子们体育课上也没了小鸟出笼的感觉。还好,后来经历“下乡再改造”,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赛课交流活动,终于明白作为老师并不只是教教之乎者也、跑跳投那么简单。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看似好玩的体育课,老师也要不断创新尝试,才能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体育课。 


不久前,有些文化老师拿体育课补课的事,后来领导们专门就此开会研究,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我认为身为老师,大的原则要坚持,要帮助学生建立规范意识,小事情上要灵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学生教好才是。体育课存在有它存在的必然价值,任何学科教学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很反感用同一标准划分优良中差,同时也反感以文化分数论好坏!孩子们高低胖瘦各有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一部分是爸妈给的,一部分是后天的,给他们多一点选择,让孩子们在他们喜欢或擅长的点上发光发亮,然后再引导到孩子其它领域的学习上,这样会事半功倍。非要让孩子样样行,处处好,试问作为成年人,你行吗?

孩子们缺的不是知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他们更欠缺的是兴趣、目标、方法、尊重和理解!


在一堂室内体育课上,我要求学生利用各科知识学田径项目,其中有概念总结、场地作图、外语翻译等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想,作为数学老师也可以试试让孩子们画画田径场,可能会是很不一样的感觉。

 在这里只是拿数学举例,其它老师也可以尝试一下,结合其他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本科知识,当然包含体育。

我已经试过了,问题不少,但效果很好,至少让孩子们知道了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