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推进教学研究(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走进我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日期:2016-10-16  阅读:2671  撰稿:小学部  Ip:江苏扬州

为了展示名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扬州市小学语文葛敏芸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二室)联合广陵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于1013日在我校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本次活动着力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展开。市、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广陵区部分骨干教师加上我校所有语文教师100多人参与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一共展示三节研究课和两个微报告。

我校小学部何琦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一课。作为一节文言启蒙课,何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文言启蒙教学,因时、因材、因势选择多种变式,指导学生读好文本,让文本主题“知音”通过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理解等方式不断生成文化意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体现了核心素养发展的精神要求。

广陵区小语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万蓉平老师执教五年级《黄鹤楼送别》一文,引导学生体悟“文包诗”独特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理解、积累优美的词语,创造性练说故事,诗话互照,情景同现,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切实贯彻落实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市工作室指导教师、仪征实验小学的丁宏喜老师执教六年级习作课《根据剪纸编故事》,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姥姥的剪纸”圈点批画和讨论来形成语言描写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抓住构成故事的一般要素(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指导学生学习编撰故事,提出几个要素,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路,使表达有路可循,有章可依,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市工作室指导教师、仪征实验小学的郭仕红老师给所有与会老师带来题为《聚焦核心素养,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报告。她认为,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在于以提升人的核心素养为靶向,解决传统过程边界过于固化、僵化的问题,以实现人的现代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强化语文课程、教材的统整,并在统整中实现向提高人的核心素养的跨越。郭老师还结合《牛郎织女》的教学案例,告知大家,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起始点——文本细读;要给予学生,把握好关键点;要提升素养,聚焦基准点;要理解运用,落实好训练点。

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创造性地用好规定教材,并自选、开发新教材?我校小学部时长庆主任的报告《指向核心素养,实现“四得”》给了与会老师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得理”。时主任认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学相长、合作共享的。

 

参加本次活动,我校教师收获颇丰,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围绕一课而谈:

李国兰:我们陶醉在何老师飞扬着智慧的话语里,陶醉在他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以文言教文言,课堂上处处飘溢着浓厚的古文化气息,许多课堂引入的词句看似信手拈来,但又往往出乎意料之外。面对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回答时很有个性,老师不是一律“说得对!”“真棒!”等夸奖的词语了结。脱口而出的是古文“善读之,善听之,善改之”“好一个善哉……”课堂上,何老师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踊跃,撞击出了课堂教学的生命火花。听完课后我不禁感叹:古文教学竟能有如此精妙的文本解读,实在是令人回味,难以忘怀。短短的一堂课,学生不仅从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收获,情感世界也受到了一段悲壮的知音难觅的洗礼,还饱尝了一席丰盛而优美的语言大餐。

张文明:碎琴绝弦让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唱。高山流水依旧,只不过山谷间又多了一段千古佳话。何琦老师的一堂课让在场的师生领略了《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背后的魅力。读好文言文很难,语文老师一般在课文的朗读上所花的功夫大都停留在让学生自读、默读、找人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的方式上,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仅仅是读的方式不同而已,充其量只能让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何老师在引导学生读文章上下了一番功夫。先让学生自读,注意停顿,并说说停顿的理由。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该怎么读,“哉”“兮”同为语气助词就要读出感叹的味道还要注意停顿;然后何老师出示含有朗读符号的全文让学生再读,读完后老师又点拨学生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味道,还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得非常精彩,有理有据。这背后既能看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更能看出学生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配乐读、补充课文内容再读设计得巧妙,让学生既读会了古文又开始尝试背诵文章。课堂最后何老师让学生评古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精彩?用自己的话讲古文,使它更精彩是对课堂的升华。“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弦。”此时此刻,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鼓励用文言文写作。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课堂的延伸。学生的练笔精彩纷呈,让在场的师生忍不住多次喝彩!整堂课按照“读——悟——评——写”的环节层层深入,高深、复杂的文言文在何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摘取这篇文言文中的几个词总结何老师这堂完美的课:似高山流水,委婉起伏、连绵不绝。聆听之,如觅知音,善哉!善哉!

裘艺:一、导课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进入课堂,何老师先是讲授周文王与姜尚的知音之情,荆轲与燕国的太子丹知音之谊,让学生对“知音”二字有了初始的了解。接着,他从课题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绝”是什么意思?赞叹的是,他不仅仅局限于本文,而是举一反三,结合以往的课文,将“绝”引申出其他本意。一个字,在此幻化为语文魅力的所在。一个字教出的是对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理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举两得,妙哉!妙哉!二、练文本——抑扬顿挫谱成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接触文言文的机会不多,文言文的朗读自然也就成了这堂课的第一座大山。如何推开这只“拦路虎”?何老师在读上下了狠功夫,整堂课,引导朗读的方式多样,从刚开始接触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这样的朗读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虽未花大力气品味语言的情思,却在不经意间,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何老师这样一步步有的放矢,指导得扎扎实实,学生学得踏踏实实。其用心,实哉!实哉!

周世军:一堂语文课,不同的内容,就有不同的目标,就有不同的教法。听了何琦老师的课后,深深地被何老师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所感染发。那就是紧紧围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