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极苦,哈佛夏校(李珂哈佛夏校学习记)

日期:2016-08-24  阅读:2855  撰稿:新东方国高三 李珂  Ip:江苏扬州


20166月中旬到8月初,我参加了哈佛夏校。为期7周的经历,回想起来五味杂陈。若要总结,六字便可:乐极乐,苦极苦。

 

: 行前准备

哈佛夏校可以说是非常全方位的体验和训练——远在项目真正开始之前,挑战就开始了。

1. 线上工作

我曾经以为,申请夏校大概只牵涉到填几张表格,上传几份文件,写几篇小文章。然而真实情况是:大致从去年年底开始申请,到今年六月初,好像总是在忙夏校。

从重头工作,如文书,选课,申请签证,打疫苗(共打了十针出头,我感觉像是非洲进口的大耳朵狗,没病都要有病了);到繁琐小事,如上传哈佛ID照片,引渡卡在别人处的签证邮箱等。

这段时间正好撞上最紧张的考试安排,事情总是做不完,对我这样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是最大的折磨。当然也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见多识广的同学家长,学校老师,有过相似经历的学长学姐,甚至技术宅同学。多寻求帮助,会变得更强大,一位学长如是说。这句话从未显得如此正确。

夏校申请过程,单独就可以写一篇文章了,也是一节痛苦而又生动的课程。一切落定之时,感觉搞定了所有事情,实在是成就感Max

 

2. 行程

人一旦离开安全区域,就难免神经紧张,对未知感到恐惧很正常。走之前,想想那些航班,不认识的地铁线路,还是有点怯的(毕竟我最先被吓住的地方,就是波士顿的地铁售票机,全能的机器同时还卖通勤铁路票,还有各种折扣卡,看得我方寸大乱)。后来,我得知我的一位室友去年就申请到了哈佛夏校,但是因为母亲的签证没有按时批准下来,索性放弃不去——没有家长送,就不去了。

我倒不觉得自己坐了几趟飞机地铁有什么了不起;真正连自己都佩服的,在于我给自己找到了住的地方,免去蹲在机场三个晚上的遭遇。

走之前不久我才得知,美帝未成年不能独自住宾馆。航班原因,我要提前两天到达波士顿,而哈佛不提供住宿。我当时已经做好了蹲机场的准备。后来想,我总不可能是第一个遇到这种问题的人吧,网上的答案是家庭旅馆。

我花了不少功夫,找到了一个华人旅馆的微信号,预约好了房间,后来还推荐给来波士顿的同学。别致的小阁楼,吱呀作响的木地板,相当温馨,至少比抱着行李睡在机场好多了。

 

. 别人的学校

出国或者跨文化交流准则第一条:不能羡慕别人的学校,否则就陷入此深渊无法自拔。

作为顶级学府,哈佛与其他很多美国名校一样,有极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心情。首先校园一眼看上去,“卧槽真好看”。暗红色的砖块建筑,极富人文气息的纯白色建筑,宏伟壮观。湛蓝的天空,好像能一直延伸到宇宙边缘,那么高远。草地上,透过叶子映射下来的阳光,是一种柔和的亮黄色,阴凉,没有丝毫热意,微风习习。

作为校园风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哈佛园里的松鼠简直可以用泛滥来形容,经常蹲在路边抱着一颗食物用腮帮子高速搅拌,或者从树上倒着爬下来,还有明显的臀肌😂。建筑,蓝天,草地,松鼠,总是能点亮每一天的心情。

宿舍是公寓式的,本单元的所有住户都互相熟悉。每个房间有两个内室,放着高低床和各种柜子;外面还有公共活动区域,放着书桌鞋柜壁炉等。宿舍也可以不仅仅是个睡觉的地方。很多学生喜欢在床上看书,因为我睡上铺,空间有限,行动不便,所以更愿意天天赖在书桌前。

哈佛圣安娜堡食堂,是教堂改造而来。外形简直是附近一带最抢眼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古典风扑面而来。内部宛如霍格沃兹里的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