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有心,有用(兼评小学部王为龙老师的“典范书法微课程”)

日期:2016-05-02  阅读:2022  撰稿:何琦  Ip:江苏扬州

小学部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他是同事、学生们眼中的“书法家”,他在做好自己语文教学的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书法微课程。他是谁?他就是小学部王为龙老师。

本周,他借助小学部“优质引领课周周评”这一教研平台,向小学部所有语文老师展示了他的“典范书法微课程”。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无从知晓这一课程全貌。但是,透过这一课程的课堂展示以及王老师所作的关于这一课程的简短介绍,仍能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有才:小学语文老师眼中的“书法家”

王老师幼承家学,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楷书熔铸颜柳赵;其行书广泛涉猎晋唐宋元名家。王老师对书法的追求是执着的,行草篆隶,遍临百家,孜孜以求。

王老师不仅自己在书法上勤于练习,还引导自己的学生爱上书法。王老师还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实用性,引导学生练好硬笔,为此自主开发了“四向格写字训练法”。

王老师的才华可见一斑。

 

有心:让自己的“特长”变为学生的“专长”

我们知道,课程开发不仅仅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的专利,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不过,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被当作是课程实施的“工具”,是课程的“传授者”和“消费者”,只有选择“怎么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在这种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是彼此分离的,两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所谓教学改革也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书法,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统一而系统的学习时间和课时安排,它只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教材中。

王为龙老师在“典范书法微课程”开发中,发挥专业自主权,遵循“知行合一”“行思并进”“学思并重”的原则,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具体书法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书法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求同存异,创新练字方法,多角度分析研究,变中求新,不断改进字帖版本;以赛促学,在互相学习中进步;兴趣先导,在实践中提高自信,不断地探索有效的书法微课程开发策略,不断地创生书法微课程开发的新经验,使自己成为书法微课程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在这种背景下,书法微课程与书法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书法微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王老师的书法教学改革也自然成为自己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有用:学习书法,仅仅是写了一手漂亮的字?

曾有人指出,台湾地区学生的汉语素养普遍高于大陆学生,台湾普通民众的汉语素养普遍高于大陆民众。我们无从知晓是否真的如所讲的这样。不过,书法在提升学生中国文化素养方面的价值确实是很重要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王老师在学生的童年时期,带领他们练习书法,感悟中国汉字之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手漂亮的汉字。其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的底子。

 

开发书法微课程是教材规定以外的“自选动作”。这种“自选动作”可选也可不选,严格地说,这个“选”实际上是自己的创造。王为龙老师将书法课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表现了教育的责任感,而且表现了教者的创新精神!

 

filehelper_1461892176574_4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