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与教改成果展(7):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

日期:2014-06-17  阅读:2963  撰稿:研究团队:高中语文组执笔:李春良组稿、编辑:教科研中心  Ip:江苏扬州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团队:高中语文组 执笔:李春良

201112月,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方案”,并于20124月成功申请为校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集体课题”,由李春良老师主持,路良基、刘孝焱、王兆银、任扬华、屈莹等老师作为课题主核心成员。该课题于20124月开始实施,现已按计划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核心概念解析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教材的内涵不够丰富,教师的审美素养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模式和阅读教学的评价单一,再加上应试化教育,只注重双基、技能,而轻过程、情感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得不到情的感染,意的熏陶,更享受不到审美乐趣。基于上述认识,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们提出研究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研究》,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积极的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核心概念解析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课堂上的文本研习是与文本对话,活动体验及问题探讨等等则是师生、生生的对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对于文本的阅读与鉴赏。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审美化

教学审美化是教学生存的一种境界,在这种存在方式里,教学不仅仅以美的事物为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活动都呈现出美的样态,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体验到知识的学习所带给他们的美感,体验到教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他们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感受着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和生命韵律,体验着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情态。教学活动已经变成了人的自身需要,成为人的生命自由创造的需求,师生就是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体验着自由创造的精神愉悦,获得生命的享受。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1.改变语文教学重课本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教材内涵不丰富的弊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成一套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审美情趣的语文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2.改变语文学习的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偏于理性的弊端,形成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全面进行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

3.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机械、模式单一的现状,探索多元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合于不同年级,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享受语文。

扫一扫分享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