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手为我们指点迷津(听小学部“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指导”讲座心得)

日期:2011-08-27  阅读:3634  撰稿:张文明  Ip:江苏扬州

821日上午,小学部在小学阶梯教室组织关于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指导的专题讲座。担任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讲人是沙庆仁老师和殷家骅老师,他们都从自身的实践出发,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撰写论文的经验和体会,最后,王总监以“让我们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为题做了动员要求,他提出100%的老师必须提高,50%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10%的老师本学期要能够发表论文。通过培训,我们收获很多。下面,我重点说说听了沙老师报告的体会。

 

对于我来说,撰写教育研究论文一直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听了沙老师结合自身的论文写作实例和体悟,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他的讲座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从问题到专题,教育科研的起跑式;从感性到理性,成果表达的路线图;从自助到天助,文章发表的突破口;从重技到重道,教育研究的理想国。“从问题到专题”沙老师说写作素材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困境里寻找、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中捕捉、在阅读交流的思考中生成、在学校、学科背景里衍生。“从感性到理性,成果表达的路线图”沙老师说教师写作的文章可以是教育日志和教育叙事、教育实录和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育论文等形式。

 

新东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令人欣喜、令人为之感动地鲜活的人和事,如果我们对这些宝贵资源稍加留意,并能及时捕捉、整理、反思、充实,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认识写成文章,不但可以培养我们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能为我们的教育科研积累充裕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活跃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认识水平,积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是一件可以一举多得、受益终生的好事。

 

沙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素材来源于课堂内外。这让我感慨万分,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班主任,尽管也有几篇见报,但是这些年发表论文这方面一直在做减法。如何在课堂教学现场这一环节厚积素材呢?听了沙老师的讲座,我首先想到的是写教后记,教后记对于教师来说是多功能的,无论是自我教育还是自我评价,无论是自我完善还是自我提高,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改进教学,无论是总结经验还是著书立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总结,积累资料,丰富头脑,开扩思路。备课的实质是计划教学,讲课的过程是实施教学,课外活动或辅导目的是补充教学,写好“教后记”则是小结教学。教后记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是对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回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它可以促使教师克服教学中的不足,巩固实践中的经验。每教完一次课,如能及时分析其成败得失,在平日加批注、记事实、列心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写出一点或几点最深的体会,以及脱颖出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这无疑对今后教学工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坚持写教后记,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为今后教学、教研提供充足的“能量”。

 

另外我还觉得教师要想成长一定要多看书,因为阅读积累是写作思维展开的基石,是灵感火花闪现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