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预防小常识
日期:2022-05-18 阅读:3457 撰稿:卫生所 Ip:江苏扬州
今年以来百日咳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如发现儿童出现长时间、鸡鸣样咳嗽症状,请提醒学生及时就医。百日咳为呼吸道传染病,从潜伏期(2-21天,平均7-10天)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在流行季节,确诊病例需隔离至病后40天,密切接触者应至少观察3周。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鲍特氏杆菌)所致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对理化因子抵抗力弱,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到发病至6周都有传染性,发病最初3-4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用具、衣服等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高发。
(四)流行特征 一般呈散发 ,以冬春季节多见,小年龄组人群高发。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长达6周。
(一)卡他期,起病为呼吸道 症状,约2周时间。
(二)痉咳期,咳嗽加剧。
(三)恢复期
四、治疗原则
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治疗,尽早给予抗生素。
五、预防控制
(一)隔离治疗。
(二)免疫接种。
(三 )预防服药。
(四)注意卫生、勤开窗通风。

扫一扫分享此页